7月10日早5点,记者在阳信老城区雨污管网分流、海绵城市升级改造工程现场看到:虽然下着蒙蒙细雨,但工人们正在挥汗大干,机械不停的运转,以赶在雨季之前完工。这是阳信打造全国"海绵第一县" ,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一个缩影。 |
阳信:积极打造全国"海绵第一县"r49法治快讯网
7月10日早5点,记者在阳信老城区雨污管网分流、海绵城市升级改造工程现场看到:虽然下着蒙蒙细雨,但工人们正在挥汗大干,机械不停的运转,以赶在雨季之前完工。这是阳信打造全国"海绵第一县" ,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一个缩影。
2015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阳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打造全国“海绵第一县”,积极搞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调查评估工作,成立了30人的调查小组。对1980年以来,特别是1997年以来该县范围内建设的坑塘,用于以解决人畜饮水、发展旱作农业补充灌溉、进行生态植被建设等为目的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进行了认真调查统计和评估。全面摸清了该县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现状、运行状况和工程效益情况,为该县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根据当地的雨水资源条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需求,阳信县制定了从2009年到2020年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发展目标。雨水集蓄利用(灌溉)规划工程全部位于该县支级河道末端和146个村庄,工程总投资1813万元,修建小型河道拦河闸24座,扩大治理坑塘146处,修建蓄水泵站146座。
为打造名副其实的海绵城市,2016年,阳信县在原有两座大型水库的基础上,投资2.4亿元建设雾蓿洼水库,该水库库容900多万m3,年调蓄水量2423.39万m3,年可供水量2318.60万m3,解决该县46.7万(规划水平年)城镇及农村居民生活用水,49.24万大、小牲畜的饮水问题,以及恒庆堂鸭梨醋有限公司等全县食品类工业的供水任务。
据住建部门介绍,阳信老城区雨污管网分流、海绵城市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由幸福一路、幸福三路、幸福四路、阳城五路等道路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和梨园沟改造工程、城西河道清淤、纸王干渠清淤工程组成,总投资7500万元,铺设雨水管网13.12公里、污水管网7.42公里,河道铺装砼护坡870米。经过公开招投标,确定6个施工队伍分6个标段同时施工。目前已完成投资4500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80%,主汛期来临前工程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同时,对城区雨水、污水管网进行清淤,对排水口、收水口进行维修更换,清淤排水管网36公里,清理污泥垃圾1461立方,清理检查井968个,收水井927个,疏浚河道23公里,保持现有排水渠道畅通无阻,对城区提排站、强排站、抽水机械、防汛运输车辆等设施设备进行了检查和维修。
白杨河上,在阳信境内建起拦河闸2处,拦住了400万立方米的水,能保证两岸6万亩耕地灌溉用水。而流经阳信县的白杨河、德惠新河、沟盘河、东支流河4条河流上,共建起了8道拦河闸。4条河流在阳信县境内增加蓄水能力2000万立方米。更为重要的是,该县大大小小的沟渠,几乎都与这4条河流相连。河闸拦水,抬高了水位,雨水和客水用不着时,就会随时自流到沟渠、坑塘里,同时也补充了农业灌溉井的水源。这样,农民浇地不但可以就近从地头的沟里取水,而且有用不完的水源。“这样以来,全县蓄水能力至少在5000万立方米以上。一次灌溉,一亩地用水60立方米。全县56多万亩耕地,河里拦住的水就足够了。”阳信县水利局负责人说。
水多了,还可以打造旅游文章。在阳信县金阳街道办事处境内的白杨河上,一处面积为5000多平方米的人工生态浮岛早已建成。浮岛上栽植了千屈菜、美人蕉等能净化水质、可自然越冬的多种水生植物,既可美化水域环境,又可改善水质。围绕建设白杨河人工湿地净化工程,首先建设了人工生态浮岛。浮岛上栽植的植物根系自然延伸,悬浮于水体中,能吸收和吸附水中的氨、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同时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在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能使环境水质得到有效净化。让游人在游玩10万亩梨园的同时,再增添一处游玩点。翠岛湖风景区位于阳信县新城区,幸福河东岸,主景区规划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平方公里,景区以翠岛湖为主线,建设有翠岛湖水库、蔺公桥、韩公桥、幸福河梨乡风光带、九龙湖生态景观广场、中央音乐喷泉、水上活动中心等景点,万亩梨园、观花台、玉皇庙、清真寺、天主教堂、幸福广场等景点点缀在两边,与县境内的 “水产科技园”、“畜牧产业园”、“农业生态示范园”和“鼎龙民俗文化园”一起,构成了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发展的优美画卷,推动了生态文明乡村全面升级,展现了“城在水中、水绕乡间”的梨乡新图景。
(翟成新)
r49法治快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