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绕法治乡村建设,昌邑市司法局启动“四引工程”,党建引领、宣传引导、服务引擎、典型引路“四位一体”,全面提升法治乡村建设“加速度”。 |
近年来,围绕法治乡村建设,昌邑市司法局启动“四引工程”,党建引领、宣传引导、服务引擎、典型引路“四位一体”,全面提升法治乡村建设“加速度”。xN6法治快讯网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法治红色基因。抓牢基层党支部、党员,作为法治乡村建设“先锋队”,将乡村法治注入“红色基因”。将法律知识学习纳入到村(社区)“三会一课”、阳光议事日、村民代表大会等活动议程,各村(社区)每月平均学法2-3次,形成村(社区)常态化学法机制。推行律所党支部与村(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全市6家律师所结对共建率100%,党员律师参与村务管理,以共建促党建、党建促法治、法治促发展。将村(社区)党员作为法治乡村建设“领头人”培育,以“法治家庭”创建为手段,293户“党员家庭”挂牌“法治家庭”,占第一批“法治家庭”总数93%。
坚持宣传引导,营造齐心共建良好氛围。以“法律进乡村、社区”活动为载体,围绕农村生产生活,创新“四季普法”模式,营造法治乡村建设良好氛围。春季,开展“春风送法润农耕”“春风送法促和谐”等专项活动100余场次,开启新一年法治新篇章;夏季,“法治消夏夜”举办“法治夜校”32期、开展“法治电影百村行”130多场次;秋季,法治助力丰收季,先后走进桑葚节、山楂节、梨枣节,提供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审定购销合同近千份;冬季,“法治冬日暖阳”助力农民工讨薪,“全家团圆日 学法进行时”推送以案释法文章200多篇,实现了法治融入乡村生活的每时每事,引导村民主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坚持服务引擎,健全吹哨报道支撑机制。将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程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激活服务引擎,以村民法治需求为导向,吹哨报道,服务上门。全市690个村全部配齐配强村(社区)法律顾问,创新定期坐诊、随时急诊、预约出诊、专家会诊“四诊”模式,年均提供各项法律服务3万余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局,按照“市级总队、镇街区支队、村(社区)小分队”的形式,创新乡村振兴法律服务“队建制”建设,全市司法行政干警、近百名法律服务工作者、300余名人民调解员“进队”,开展村务“法律体检”活动,提出各类法律意见建议700余条,并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法律服务“菜单”,精准服务,强法治促发展。
坚持典型引路,丰富多元建设样本经验。充分发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区域带动、整体推进。总结辖区内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先进经验,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角度细化民主法治建设具化标准35条,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完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分级管理机制,探索引入村(社区)“第三方”评价制度,形成各村(社区)法治指数,并以指数为参考,每年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提升一批,形成“阶梯式”发展机制,2020年新推选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各1处、潍坊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处,进一步丰富了法治乡村样本经验。
(昌邑市司法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