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莱芜市司法局以满足基层群众日益高涨的法律服务需求为目标,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服务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和督导检查,推动“百名律师包千村”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
莱芜市深入推进“百名律师包千村”打通法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Di7法治快讯网
Di7法治快讯网
法治山东网莱芜讯(特约记者 张爱亮)今年以来,莱芜市司法局以满足基层群众日益高涨的法律服务需求为目标,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服务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和督导检查,推动“百名律师包千村”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6月21日,《人民日报》法治头条以《送法下乡有了“村村通”》为题对莱芜市经验做法进行了报道;7月26日,《人民日报》再次以《法治护航新农村建设》为题,选取“百名律师包千村”为山东典型,对江苏、安徽、江西、山东、云南等5省农村法治状况进行了深入报道;7月13日和31日,新华社先后发稿《村里有了“合同监管”“项目竞标”》《“百名律师包千村”打通基层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专题介绍了莱芜市经验做法。
一是财政保障强有力。积极落实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村级法律顾问经费全部由政府购买的方式,不让村(社区)拿一分钱,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认真落实省财政厅、省司法厅《“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市司法局与市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市级“百名律师包千村”行动专项奖补资金使用办法》,从2017年开始,村(社区)法律顾问补贴由原来每人1500元增长到3000元,2016年市级财政负担的95.58万元工作补贴已全部拨付到位。强有力的财政保障促进了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全省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覆盖率为79.2%,莱芜市提前3年实现了全覆盖。
二是普法宣传重实效。包村律师有针对性地制定“普法菜单”,通过“按需授课”的形式,采取定期进村现场服务、电话咨询、举办法治讲座等方式,以案释法讲解农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民间借贷、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知识,实现了送法下乡“村村通”。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法律服务工作的推动作用,构建起市、区、村(社区)三级法律顾问微信群网络,及时向村(社区)居民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在线解答群众法律咨询,营造了良好互动工作局面,省司法厅向全省推广了我市微信群服务群众经验做法。目前,169名法律顾问累计上法治课5600余场,21万余名群众参加了法律知识学习。随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不断上升,诉讼案件数、群体性上访数大幅下降,营造了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是依法治村助发展。律师包村,不仅为村务管理提供法律指引、规避法律风险,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法治意识,让他们逐渐懂得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化解矛盾。鲁浩律师事务所的党员律师到偏远乡村开展“法律会诊”,与18个村“两委”干部及村民代表进行座谈,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针对一些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习惯不讲程序、擅自拍板,一些地方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涣散、组织不力,村干部难被监督等问题,包村法律顾问先后开展法律体检3298次,从法律角度提出意见建议1180件,帮助健全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全面加强村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保障和促进了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的贯彻实施。
四是法律服务惠民生。法律顾问入驻基层,运用法律手段,依法解决了一批老大难法律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法律服务的实惠。高庄法律服务所针对村居“法律体检”中发现的合同不规范问题,成立了“农村合同监管、农村项目竞标服务中心”,街道90个村居已监管合同2653件,帮助修改合同1187件,主持项目竞标37件;法律顾问为钢城区艾山街道双杨桥村依法收回砖厂承包费28.66万元,172户村民得到了应有的赔偿;莱城区牛泉镇双泉村法律顾问依法为村集体收回山林、畜牧用地承包费50万元,维护了村集体利益;钢城区颜庄镇验货台居委会法律顾问完善汽车大修厂承包竞价方案,在每年4万元的“底价”基础上,承包费最终经过34轮角逐涨到了12万元。包村法律顾问累计帮助服务对象审查合同、修订村规民约27000余份,有效促使各类经济活动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防范”,挽回和预防经济损失9000余万元。
五是定分止争促和谐。农村矛盾纠纷愈发多元复杂,包村法律顾问积极参与矛盾纠纷的调解,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理性定分止争,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圣宏律师所、鲁浩律师所服务的4个村,先后发生6起村民意外死亡事故,律师依法参与处理,通过讲事实,摆道理,全部顺利的通过调解解决,没有引发诉讼和上访。苗山法律服务所为铜山村铜矿的217名农民工讨回欠薪247万元。鲁誉律师所及时审查服务村楼房分配方案,帮助合理制定安置协议和分配方案,成功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包村法律顾问先后化解矛盾纠纷3500多起,提供法律援助315件,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96件,基层群众和自治组织的法律意识在一个个案例中不断提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了民生改善、矛盾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