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级索镇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落实监管教育、教育矫正、社会适应性帮扶“三位一体”社区矫正制度的一项新举措,目前形成了社会多方积极参与、运行管理规范有序、信息交流渠道畅通、考核奖罚措施有力的社区服务运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
规范社区服务 加强矫正管理4yn法治快讯网
---山东省滕州市级索司法所创建规范社区矫正管理运作新模式
法治山东网滕州讯(通讯员 马冉冉)10月9日,由20余名社区服刑人员成立的“社区服务工作小队”手持级索镇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编制的“社区服务监督管理卡”如期来到级索镇公益性社区服务基地即级索社区,这次社区联络人员安排的社区服务是清理社区内的绿化带及路基下的垃圾。当天每位社区矫正人员都积参与,热情投入。经过一个小时的劳动,级索社区的道路干净了,环境也整洁了,随后社区服刑人员将“社区服务监督管理卡”交由社区联络员,社区联络员对其表现进行考核记录。同时将这次社区服务情况留下的影像资料通过网络传送到镇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以便专职干警及时了解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表现。这是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落实监管教育、教育矫正、社会适应性帮扶“三位一体”社区矫正制度的一项新举措,目前形成了社会多方积极参与、运行管理规范有序、信息交流渠道畅通、考核奖罚措施有力的社区服务运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动员社会力量,壮大矫正社区服务监管队伍。级索镇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社区矫正服务基地,与社区服务基地签订相应协议,将矫正社区服务纳入社区组织的监督管理范围。根据社区推荐,挑选责任心强、政治觉悟高的社会志愿者为联络员,负责协助对社区服务进行组织、管理、考核。联络员除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服务情况进行客观记录,留下影像资料等常规工作,还要主动发挥其联络职能,在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审查后,积极联合义工组织、镇环卫所等社会力量以去标签化的服务模式开展集中社区服务,“义工”、“社区服务工作小队”等身份不仅减少了社区服刑人员的自卑感和他们对社区服务的抵触情绪,义工组织、环卫工人等丰富的活动经验,也显著提高了矫正人员服务质量。以执法工作者为核心、社会志愿者为辅助的矫正社区服务监督管理队伍,有效增强了社区服务的实效性,缓解了社区矫正工作事多人少的矛盾。
制作管理卡片,展示社区服务内容一目了然。社区服刑人员报到之初,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在综合评估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故意、人身危险性、实际劳动能力等情况后,为每位社区服刑人员建立社区服务监督管理卡。卡片上张贴照片且设有编号,方便社区联络员对号入座客观考核的同时又不泄漏社区服刑人员的个人信息。卡片设置清理垃圾、家电维修、公益宣传等菜单式服务项目,社区服刑人员本着自愿原则自主选择本月社区服务时间和服务项目,月初报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汇总审核。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审核后将汇总情况告知联络员以便合理安排本月服务场所、服务内容。每次社区服务后由联络员对服务项目和服务时间、质量在卡片签字栏签名确认。次月月初将社区服务监督管理卡交回镇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确认存档。社区服务监督管理卡使得社区服务内容一目了然,将作为对社区服刑人员分级处遇、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
搭建网络平台,助力社区服务三方交流无障碍。级索镇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积极拓展网络媒介应用,借助飞信、微信、社区矫正执法监督信息系统等平台,进行互动交流。根据月初汇总的服务时间专职干警借助飞信平台提前以短信方式提醒社区服刑人员服务时间及项目,在紧急情况下社区服务人员也可以通过飞信平台请假,事后补办请假手续。为准确掌握社区服务报道情况,级索镇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在社区服务基地设立分机管理仪,借助社区矫正执法监督信息系统面部识别将社区服刑人员社区服务报道情况上传到级索镇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数据管理平台。社区服务结束后,联络员将社区服务情况留下的影像资料借助微信平台传送到级索镇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并实时互动交流社区服刑人员的服务情况,以便专职干警全面了解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表现。网络媒介应用搭建了社区服务信息在专职干警、联络员、社区服务人员之间无障碍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规范执行机制,管理社区服务对象宽严并济。为了充分发挥社区公益劳动基地的作用,一方面为体现社区服务的强制性,级索镇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规范社区服务管理,在征求联络员们的意见后,建立了包含考核制度、请假制度等高效、规范的执行机制和科学有力的奖惩机制,联络员反馈的社区服刑人员的活动表现会被纳入考核评分,并作为对社区矫正人员划分管理等级的重要依据。请假应履行请假手续,对于不请假或无故不参加社区服务的应当给予警告,并加强思想教育,对于拒不参加的,主观恶性较深、拒不接受矫正的,应当考虑交由法院,由法院对其刑罚适用作重新考虑。另一方面体现人性化管理、保护社区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实践中会根据矫正对象的体能情况、劳动技能、年龄等因素合理安排服务项目和服务时间,没有劳动能力或老、弱、病、残的社区服刑人员规定可以不参加社区服务。整个社区服务工程中认真落实劳动安全保障措施,把安全保障工作贯穿于矫正劳动的全过程。坚持集中服务与个别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灵活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项目。宽严并济的管理模式,在严格落实每月八小时的公益劳动制度的同时,更凸显了社区服务管理的人文性和灵活性,最大限度的调动了社区服刑人员的积极性。
恩威并举,依据考核结果奖罚分明。对社区服务中表现突出的人员,予以加分奖励,升级管理,从普管升为宽管,并根据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服务中的表现情况及其社区服务内容中展示的职业技能,践行牵线搭桥工作法,为社区服刑人员搭建就业平台。依靠基层党委、政府的力量,与辖区内中小个体、私营企业协调,积极推荐在社区服务中经过考核表现积极突出、朴实勤劳、符合就业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在企业招工培训时进行就业技能培训教育,培训合格直接录用,解决就业问题。对违反社区服务管理有关规定,情节较轻予以口头警告,情节严重者给予扣分处罚,降级管理直至建议收监。以此激励或警告社区服刑人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以高标准完成矫正社区服务任务。自社区服务新模式运行以来已成功推荐就业17名,其中9名在单位成长为技术骨干,如今他们也成为了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推动着矫正社区服务工作的良性循环。
级索镇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创建的这一社区服务运作新模式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公益劳动的惩戒、教育和塑造功能,改变以往社区服刑人员劳动散乱、服务项目单一等状况,创造社区矫正服刑人员融入社区、服务社区的机会,将社区服务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参加助残、敬老等公益劳动的社区服刑人员,增强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意识,从行为上净化了社区服刑人员的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引导他们不断改造、充实、完善自我,从而树立弃恶从善、服务社会、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自社区服务新模式运行以来共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64名,重新犯罪率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平均水平,且无重大恶性犯罪发生。
据统计今年以来,级索镇社区矫正办公室充分发挥了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作用,共组织社会服刑人员150余人(次)开展了环卫清洁、义务植树、维护公共设施等社区服务工作,为广大居民创造了干净、舒适的环境,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社区服刑人员以他们的实际行动使得很多基层群众摒弃了“不将罪犯投入监狱,就等于没有给罪犯予以处罚”的旧观念,形成了支持社区矫正、参与社区矫正的良好社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