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青岛市首批地铁法治宣传公益广告亮相地铁3号线市南区各主要站点,为全市法治元素“满视野”活动增添新的亮点。 |
编者按:法律知识的广泛宣传、法治元素的普遍覆盖、法治氛围的全面营造是形成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意识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墙、法治宣传一条街等普法阵地,拉近了法律与群众的距离,将法律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群众生产生活之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弘扬法治精神,熔铸法治社会,厚植城市法治元素,让法治成为重要的城市“基因”。近日,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司法局、青岛市普法办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法治元素“满视野”活动的通知》,要求坚持服务原则、贴近原则、融入原则,坚持规范建设、规范利用、规范管理,结合城乡建设规划、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及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织密普法网络。青岛市市南区在开展法治元素“满视野”活动中,挖掘本土特色,创亮点、谋发展,打造“惠民工程”,既满足群众不同法律需求,又美化城市环境,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jxh法治快讯网
青岛市市南区积极拓展时尚前沿阵地
推动法治元素“满视野”活动深入开展
法治山东网青岛讯(通讯员 青司宣)7月1日,青岛市首批地铁法治宣传公益广告亮相地铁3号线市南区各主要站点,为全市法治元素“满视野”活动增添新的亮点。今年以来,市南区深入贯彻“七五”普法规划,坚持重心下移、阵地前移,加强普法资源整合、推动普法阵地升级发展,大力开展法治元素“满视野”活动,积极营造“抬眼望法”的视觉环境,推进法治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有形有效。
一、抢占时尚前沿阵地,把法治宣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
青岛地铁3号线是省内首条开通的地铁线路,乘坐地铁出行已成为全市一大时尚元素,庞大的人流量为法治宣传提供了广大的受众群体,独特的传播环境极大的增加了普法的有效接收率。地铁已成为青岛市重要的优质法治宣传阵地。市南区司法局、市南区普法办率先行动、科学谋划、积极协调,将法治元素融入地铁出行,让法治宣传与时尚出行相遇。一是在五四广场站、青岛站、汇泉广场站,以分布在通道、站厅和站台的广告灯箱为载体,投放10块法治宣传公益广告。广告内容以贴近群众、朗朗上口的普法宣传语为主,提醒过往乘客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并经由乘客带往四面八方,彰显法治为平安前行护航的理念。二是在中山公园站打造法治宣传品牌专区,利用中山公园站检票入口处的整面墙体和灯箱,打造出具有强烈视觉震撼效果的普法长廊,有效吸引了过往乘客的目光,起到较好的法治宣传教育作用。三是在地铁3号线全长近25公里的地铁各站点及所有运行列车的移动电视上,循环播放普法动漫视频,聚集城市目光,聚焦法治建设。
二、升级亮化传统阵地,积极营造“抬眼望法”的视觉环境
市南区逐步升级原有的16条“普法一条街”,内容上更多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案例形式,配以图文并茂的解说,宣传普及关系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老年人权益保障、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劳动合同等法律常识。同时,进一步丰富版面、设计样式,增强画面美感、亲近感,使“普法一条街”更具吸引力。选址居民活动集中的山头公园、活动广场建设法治文化公园(广场),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满足居民法律需求,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目前,市南区已拥有八大峡、小北山、漳州路和平鸽广场三处法治文化公园(广场)。这些普法宣传场所通过石刻雕塑、法治文化长廊、普法宣传牌、草坪牌、电子显示屏等具体的物化载体,把法治元素融入到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中,打造出“抬眼望法”的视觉环境。下一步,市南区还将开展“法治元素进楼宇”,深入全区各大商务写字楼、居民小区,利用楼宇移动电视播放法治宣传片。
三、构筑立体多维阵地体系,让法治元素入眼入脑入心
市南区通过微信、网站、广播、简报、法治宣传辅导站等载体,积极构筑法治宣传立体多维阵地体系,强化法治元素全方位、立体式熏染。面向社会公众开通了“法治好声音”普法微信公众号和市南普法网,借助市南区社区微信联盟,把“法治好声音”普法微信公众号嵌入社区微信平台,通过以案说法、法治视点、法治生活等栏目,报道区域普法动态,传播法律知识,回应公众法律需求。一年来,已发布各类信息近千条,粉丝超过万人。在青岛经济广播电台,每天分四次播放普法宣传语,提醒听众学习法律知识,坚定法治信仰。刊发多年的《法童说法》简报已深入人心,成为市南区机关干部普法的一项品牌。今年,市南区对“法童”形象更新升级,使之更符合时代特征,从直观上更吸引读者目光。下一步,市南区还将通过开办普法工作简报,强化督促普法责任制的落实。同时,结合街道法治宣传辅导站和社区司法工作室场所开展各种流动普法宣传活动,使居民接受到了动静结合、学用结合的普法熏陶。网站、广播、微信等也通过专题式活动、互动式活动和有奖问答等形式给予配合,使全区各类普法阵地紧密关联、互相支持,构筑起一套零距离、全覆盖的立体多维阵地体系,让群众在“举手投足”间就能感受到法治元素的魅力,领略到法治文化的滋养,使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永植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