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阳光明媚,秋高气爽,单应桂艺术基金会今天在济南舜耕山庄一楼大厅隆重成立! |
JnZ法治快讯网
单应桂艺术基金会今天在舜耕山庄隆重成立JnZ法治快讯网
法治山东网济南讯(记者 黄金安)9月24日,阳光明媚,秋高气爽,单应桂艺术基金会今天在济南舜耕山庄一楼大厅隆重成立!
据了解,单应桂艺术基金会是以著名画家单应桂命名,为公益目的而设立、具备相应条件、符合国家相关部门有关规定的社会组织。
单应桂教授,女,1933年9月生于济南,祖籍山东高密。1949年5月参加工作,任山东人民出版社美编。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承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刘凌沧诸名师。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女书画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原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单应桂教授从事美术工作近60余年,创作了大量美术作品,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美术人才。代表作品:《湖上婚礼》、《做军鞋》、《当代英雄》、《逃亡》、《沂水欢歌》、《春风》、《山村妇女组画》等。作品十余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多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励,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等单位收藏。国画作品《当代英雄》、《春风》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版画作品《三口之家》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年画《做军鞋》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年画卷。《当代英雄》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及《百年中国画集》,《湖上婚礼》入编《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画精选》。《盛装的卓玛》入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作品先后在瑞典、芬兰、前苏联、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等20余国展出。出版有《单应桂画集》(1999人美版)、《单应桂国画选》(山东版)、《单应桂画集》(2014人美版)、《砚边寄情》(散文·内蒙版)、《容园绘事》(散文·青岛版)。
单应桂教授从事美术创作和教育工作60余年,为中国和山东的美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单应桂教授将中国的传统写实笔墨和山东木版年画技法相融合,以沂蒙山为创作基地,走出了一条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沉着而响亮,严谨又鲜活的人物画风格。诚如她的老师叶浅予所言,她的人物形象,“朴素大方而又鲜丽生动,用笔准确,设色简明,富于装饰效果,其艺术情调既通俗而又高雅,清丽悦目。”在中国美术界享有很高的地位。其创作享誉国内外,大量作品脍灸人口,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产生了重要影响,单应桂艺术生涯中每个阶段都有一些里程碑式的作品为人们熟知。从早期的《和平幸福》、《当代英雄》到70年代的《做军鞋》、80年代的《山村妇女组画》以及90年代的《沂水欢歌》、《逃亡——童年的记忆》等,突显了徐蒋艺术体系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新写实水墨的特质;这种借助准确的造型,使人物具有体量和力度感;保持着写生人物的生动性和鲜活的生活气息。而在这具有写实性、速写性的笔墨中,单应桂既融入书写性用笔又自创并融入年画木刻性的用笔,形成了她的艺术淳厚、质朴的美学品格。她把人性的真善美,把那些平凡而又倔强的生命,内化为画面中的情感力量而令人动容。以她质朴、淳厚、独具风采的艺术,书写着她那情系苍生、将苦难化作坚忍沉实、启人向上的精神追求,于质朴中尽显艺术的大气、精神的大美。在纷繁多姿、奇花异草迭出的当下,她的艺术是无可替代的。单应桂从艺60余年,在她的艺术生涯里,镌刻着共和国前进的脚印,也带着她个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她与共和国一起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走出来,她是一个时代中的艺术精英,完成了一个时代的艺术使命。也如她的学生、著名美术理论家刘曦林所言,“没有这个时代就没有她,没有她这一代画家也便没有这个时代的美术史”。还有一个重要的话题要向大家报告,那就是单应桂教授近几年的创作。
从她79岁以《盛装的卓玛》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并引起轰动效应,到《丁玲》、《萧红》、《张爱玲》女作家系列作品问世,再到回忆她的中央美院4位老师《蒋兆和》、《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的巨幅肖像的诞生并在《大众日报》等媒体上连载,引起广大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欢迎,这不能不说明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文化现象。一个83岁高龄的艺术家,本应歇口气,颐养天年,却出人意料的画出了如此精美,如此受欢迎的人物画创作,至少告诉我们两点:一是单应桂教授始终站在艺术发展的前沿,从思想到技法,与时俱进。在社会现代性转型的强力推动下,传统笔墨规范似江河分化,流向各个方向。水墨本身也现出多元化的面貌。美术界,中国画界似万花筒,多彩多姿,良莠纷呈。单应桂教授,一方面高举传承的大旗,师承传统,却又在传统的高山上,师法自然,吸纳新法,开出了独树一枝的鲜艳之花。她画的《张爱玲》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吸引了大批观众,特别是青年学子的围观。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等领导和专家评价《张爱玲》很有神韵,画出张爱玲的个性来了,是一幅比较完美的作品。单应桂教授冲破线描人物传统技法的束缚,在明暗,结构的处理上,吸收了许多山水的皴法,例如画李可染先生肖像,面部结构运用了山水画的皴法,生动的再现了这位开一代山水画先河的大师的形象,读来格外亲切,如见其人。二是单应桂教授创作精力旺盛,身体健康。单应桂教授今年9月83岁。这个年龄段,仍然坚持人物画创作者为数不多。不仅创作,而且还能创作出令人喜爱的优美作品,为数就更不多了。海宁说“妈妈是带着笑容画这些画的”,足见单老师创作精力之旺盛。不仅画人物,单老师在卧虎山水库,遥望南山,十分用力地画了一幅正规的山水画,令人是十分感佩。
单应桂教授高风亮节,晚年将其精品力作悉数分别赠送和捐献给她教学的山东艺术学院、她的家乡高密县单应桂美术馆和山东省美术馆等单位和团体,并将山东省美术馆对她捐献作品的奖励资金200万元人民币设立单应桂艺术基金会。谨以微薄之力,为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艺术长城添砖加瓦,为绘就文化艺术的山东风貌再续丹青,资助那些为民族文化事业埋头苦干、成绩卓著的寒门学子及创作成果优异的后学青年,并为那些优秀的文化艺术活动助一臂之力,体现出一位老艺术家的爱心。
经过2013年、2014年的酝酿和2015年以来的筹备运作,济南市民政局于2016年7月18日批准单应桂艺术基金会成立,颁发了单应桂艺术基金会法人证书,审定了基金会组织机构秦镜等工作人员的资格。
|